保存桌面

青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

首页 > 最新目录 > 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02期
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02期
目录
热点研究
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
柯健;
1-8
民族教育研究
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
杨俊生;苏德;
9-13
论新时代青海藏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转向
李子华;
14-19
双语教学对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隐性构建
官正荣;狄文婧;
20-24
藏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
邓尔玉;
25-28
哲学研究
试论“德—得”关联的演进之路
曹威伟;
29-33
参赞化育:生态语境下的《中庸》思想研究
单虹泽;
34-40
魏文侯庭下道学研究
陈成吒;
41-46
丝绸之路与西北社会
“瓜纑之山”与“丝绸之路大海道”
任乃宏;冯小红;
47-53
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初辟——先秦时期青海交通状况考述
丁柏峰;
54-58
历史研究
论明清时期儒学在卓仓地区的传播及影响
祁文寿;
59-65
论清代河湟地区多民族商贸的发展
纪宁;
66-71
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摄与互动——锡林郭勒贝子庙考察研究
张昆;尚海林;
72-78
文学研究
“木石前盟”神话中的“还泪”浅析
卜喜逢;
79-83
谨密考论唐文史 务实求真古贤心——吴在庆先生与唐五代文学研究
王永波;
84-90
《柳文指要》研究回眸——写在《柳文指要》出版四十七年之际
郭华清;
91-100
小资产阶级的西方语意及其在中国的语际实践
杨希帅;
101-107
卡夫卡的伦理困境及底层书写
曹卫军;
108-112
从“敲榨”到“敲碎”——由“敲门”细节透视卡夫卡《变形记》“吃人”主题
戴春雷;
113-120
语言学
量词“个”在南北方言中的类型学差异及其历时原因
常海星;
121-124
Lakoff & Johnson认知隐喻理论:阐释与讨论
曹爽;
125-130
教育教学研究
学校教育中碎片化学习:合理性与教学应对
张生虎;
131-136
青海藏区初三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调查与分析
张效科;王士勇;瑜措珍嘎;
137-145
澳门高三年级《品德与公民》教材内容、结构及特点
李超民;莫丽勤;
146-152
思政研究
中华文化优质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
柯利;
153-159
与法同行: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
胡谨珺;
160-164

1956—2016青海师范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学人谱

2+165
来稿须知

152